近日,紅日藥業公告宣布收到藥監局的臨床試驗通知書,稱其申報的創新藥口服PD-L1藥物艾姆地芬片符合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的有關要求,獲準開展實體腫瘤的臨床試驗,并將于近期開展臨床試驗,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
其實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管控加強,中藥行業洗牌已經不可逆,傳統中藥企業轉型已成為行業趨勢。除了紅日藥業外,將PD-1/PD-L1做成口服制劑的企業,在業內并不少見。早在2017年10月,杭州阿諾生物就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引進了口服PD-1/PD-L1抑制劑項目;在AACR2019上,再極醫藥公布了其口服PD-L1抑制劑在人源化的腫瘤模型中與阿斯利康的PD-L1抗體藥物Durvalumab進行頭對頭的比較數據。此外,傳統制藥企業向生物制藥領域布局和轉型,在業內更是比比皆是。
九芝堂

九芝堂前身“勞九芝堂藥鋪”,起源于清順治七年,主營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業務,其全資子公司牡丹江友搏藥業主要生產小容量注射劑、片劑,膠囊劑(含中藥提取),主要產品有疏血通注射液和復方降脂片。其他品種還包括、驢膠補血顆粒、六味地黃丸、安宮牛黃丸等知名中藥。
面對傳統業務困境和市場激烈競爭,九芝堂也在謀求轉型,干細胞領域就是其探索的新方向。在2018年5月15日,九芝堂就公告稱,其通過與北京納蘭德投資基金和優先級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資設立并購基金,以增資的方式向干細胞公司Stemedica投資7000萬美元,持有后者增資擴股后51%股權。
天士力

涉足干細胞產業的上市公司不止九芝堂,還有天士力。去年7月份,天士力公告稱,與干細胞研發公司Mesoblast Limited簽署《投資協議》、《產品開發商業化協議》等相關協議,天士力認購其2000萬美元的普通股,并引進其兩款分別處于FDA臨床III期及Ⅱ期試驗的干細胞產品(MPC-150-IM,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 MPC-25-IC,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根據相關協議,天士力將有償獲得合作干細胞產品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的獨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
目前天士力已經轉型成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稀缺全產業鏈商業化平臺,并且憑借其在心腦血管、腫瘤及免疫、消化代謝三大治療領域的研發優勢,快速推進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在研管線。
云南白藥

云南白藥有藥品、健康品、中藥資源和醫藥商業四大業務板塊,其中藥品板塊以止血鎮痛、消腫化瘀的云南白藥系列產品(如云南白藥氣霧劑、云南白藥膏、云南白藥創可貼等)為主,外加其他補益氣血、心腦血管特色天然藥物,是民間美譽度較高的中藥品牌。2018年9月,云南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從本土化企業轉型全球化企業,充分利用公司在天然藥和植物藥、中藥方面的優勢,實現醫藥行業跨界發展,將全力打造生物制藥產業鏈,增強生物制藥研發實力。
據云南白藥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度公告表示,未來其將繼續立足主業,穩固存量市場;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創新;打造增量,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將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積極關注并購機會,不斷拓展業務邊界,豐富產品儲備,加大新品推廣力度,維持經營業績的穩定。
在2019年10月25日,云南白藥發布公告稱,計劃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美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認購中國抗體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頭次公開發行的股份,并相應簽署《基石投資協議》。
除了上述企業外,還有步長制藥、眾生藥業等在內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向生物制藥領域布局和轉型。而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中藥企業轉型生物醫藥,除了受到政策、業績等因素的影響,關鍵原因就是看到了生物醫藥的廣闊的市場。以干細胞為例,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干細胞市場將達到4000億美元,中國干細胞市場規模將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
目前,生物醫藥被業內公認為是朝陽產業,不僅是企業,各個城市、地區也都在抓緊時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包括抓謀劃、抓服務、抓配套、抓破解等,力求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但是否可以成功,就取決于具體的操盤團隊、研發戰略、產品等方面了。